幼儿园一日活动背景音乐强势推荐,值得收藏
来源:亿童幼教机构 2017-08-07
在幼儿园一日活动的组织上,我们常常会看到教师利用铃鼓、拍手,或是扯着嗓子喊的方式,提醒孩子该干什么。虽然这些高分贝的声音能够引起孩子的注意,但也容易造成孩子的厌烦情绪,从而出现拖延现象,甚至拒绝配合。
—6岁的孩子已经从生活经验中获得了较多的倾听体验和习惯,当他们不断熟悉某种特定场景下的声音时,身体就会不自觉地做出动作反应。因此,将背景音乐运用到一日活动的组织上,既能帮教师节省精力,培养孩子的常规意识,还能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孩子的音乐素养。
今天,小编就向大家详细介绍背景乐的使用策略,并呈上精心挑选的经典曲目。老师们先收藏,再慢慢听,多多用吧!
按照作用性质划分,背景乐一般分为提示性和伴随性两种。提示性背景乐是让孩子听到后就知道自己该做什么的音乐,适用于一日活动中的过渡环节,如幼儿园区域活动整理环节、盥洗环节等;伴随性背景乐是贯穿整个活动、烘托氛围的音乐,适宜在入园、就餐、午睡前后等环节使用。
不同风格的音乐适用于不同的环节。比如:孩子入园时宜播放轻快的音乐,营造快乐的氛围;午休时播放舒缓、安静的钢琴曲,帮助孩子快速入睡;户外自主游戏时播放节奏明快的音乐,调动孩子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经典曲目推荐
入园
《晨曲》
《快乐的农夫》
《春之歌》
过渡
《当我们同在一起》
《森林狂想曲》
《虫儿飞》
进餐
《水边的阿狄丽娜》
《渔舟唱晚》
《梦中的婚礼》
睡前
《崖上的波妞》
《摇篮曲》
《秋日私语》
唤醒
《小茉莉》
《小星星变奏曲》
《莫扎特A大调奏鸣曲》
户外
《夏天》
《爸爸去哪儿》
《十个印第安人》
离园
《小步舞曲》
《幽默曲》
《少女的祈祷》
【关于音乐下载可关注“亿童幼教机构”微信,《还在靠“喊麦”组织一日活动?背景乐让你轻松又高效》一文聆听下载】
背景乐的使用策略
一日活动各环节所需的时间不等。因此,在选好音乐后,需要根据时间长短进行相应的剪辑处理,把较长的乐曲进行剪切,把较短的乐曲进行循环。
部分环节的音乐没有要求从乐曲的哪一部分开始播放,那么,可以有计划地播放某一首曲子,也可以播放一系列歌曲。
对于行动相对比较慢的孩子,教师应根据他们的完成情况,人性化地选择停止播放的时间点。
孩子从被动到主动地跟着音乐开展一日活动,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在初始阶段,教师要在特定的时间及特定的环境中播放特定的背景乐,通过语言讲解、动作示范,逐渐让孩子了解在该背景乐中应该做的事情,从而慢慢形成习惯。
比如午睡前的准备环节,教师可以和孩子说:“现在请大家去厕所小便,排队洗手,然后脱鞋上床,准备睡觉。在这么美的音乐声中,我们的动作也要轻轻的,要比音乐还要轻。”教师可以边说边示范如何轻声走路。经过几天的重复,孩子自然就熟悉了整个过程,听到音乐知道该睡觉了,这时教师只需简单地提醒“请大家小便、洗手后上床睡觉”即可。
随着孩子对背景乐越来越熟悉,他们对音乐的依赖感也会越来越强,形成的条件反射也就越来越稳固。在这样不断的反复强化之下,教师已经无需用肢体或口头语言去提示孩子,背景乐便开始发挥其音乐方面美的特性。没有了教师的“干扰”,孩子在优美的音乐声中自由地开展活动,自身的参与感更强,自主能力也会随之不断提高。
小班幼儿对音乐的理解和记忆能力十分有限,虽然他们能对生动形象、节奏鲜明的乐曲有所感受并作出一定的反应,但是很难清楚地分辨风格旋律类似的音乐。因此,对于需要注重培养生活常规的小班幼儿,背景乐作为辅助工具,应该是固定不变的。
中班幼儿听辨的分化能力有所提高,逐渐能辨别乐曲的变化,久而久之就容易对重复的曲子产生听觉疲劳。所以,当常规建立起来后,音乐可以一学期更换一次。
大班幼儿的听辨能力更强了,可以感受、辨别较为复杂的曲子在乐器音色、乐曲结构、音乐情绪、风格等方面的差别。当大班的常规建立后,幼儿可以在完成生活活动的同时,愉快地欣赏音乐。为了减少幼儿的音乐审美疲劳,背景乐可以一学期更换两次。
在集体教学活动前的过渡环节,音乐不仅能起到提示作用,还能帮助增进教学效果。如在开展“我的祖国”系列主题活动期间,教师可以选择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具有代表性的少数民族乐曲,根据教学进度,有计划地在集体教学活动前进行播放。这样既能提醒幼儿活动即将开始,又是对主题内容的一种呼应,让活动体验更加鲜活、丰富。

相关阅读
- ▪ 幼儿园温馨提醒:幼儿夏季保健常识,家长必读! 2023-06-08
- ▪ 学前教育宣传月 | 会倾听的父母,才能走进孩子的心灵 2023-05-29
- ▪ 质朴家具组合:营造原生态环境,拓展高品质空间 2023-04-13
- ▪ 孩子生活自理能力提升快,少不了教师这4个方面的支持! 2023-02-22
- ▪ 幼儿园提醒:幼儿“春捂”有讲究,家长请这样应对气温变化! 2023-02-15
您还可以输入200字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