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 | 自然融合 适度留白——幼儿园户外游戏场应走向开放多元

来源:亿童幼教装备 2022-04-26

在当代社会,儿童的成长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城镇化导致儿童远离大自然,智能化导致儿童身体活动能力下降。皮亚杰曾说过:“儿童的发展是在与环境互动中实现的。”幼儿园的环境创设应当弥补以上不足,户外游戏场也不例外。

游戏环境与游戏材料是儿童学习的重要媒介,幼儿园应如何打造开放多元、适宜幼儿发展的户外游戏场?本期专家观点与大家分享的是江苏省宿迁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冯鑫主任对幼儿园户外游戏场打造的深入思考,一起来学习吧!

环境是幼儿园课程的根基。当前,多数幼儿园户外环境创设中各游戏区设置得相对独立,幼儿进入某个游戏区大多只能进行相对单一的活动,不能很好地支持幼儿的多方面协调发展。

近年来,我们在户外环境优化改造过程中,充分考虑本地资源优势和幼儿整体发展需求,尝试在一个游戏场域内融合设置多样化游戏区域,模糊各空间的功能定位,“留白”足够的弹性空间,分散建立开放式、多元化的资源中心,根据幼儿当下活动兴趣适时投放各种支持性资源,构建自然和谐、开放多元、共创互生、深度支持的开放多元式游戏场。

环境创设:自然、生态

在户外环境改造过程中,我们首先应改变场地塑胶化、植被单一化等共性问题,充分关注户外环境的自然特性,活动场地以自然的草地、沙地为主,种植丰富多样、适宜当地气候的花草树木,置入多样化的生态资源,打造自然、和谐、生态、多元的户外游戏化环境,充分满足幼儿亲近自然、感受自然、探究自然的需求。

空间设置:融合、留白

每个幼儿都是不同的,有着不同的兴趣爱好、发展水平和学习方式。幼儿园适宜性环境要适应幼儿的年龄、个性特征与个体差异。

在户外环境的改造中,我们可以大胆改变以往区域设置固化、功能单一的突出问题,充分考虑幼儿的多元发展需求以及不同幼儿发展上的个别差异,结合场地条件在一个游戏场域内融合设计丰富、多样的开放性游戏空间,尝试模糊各游戏区区域边界,模糊其功能定位、适当“留白”,通过高开放的资源投放,创生各种问题情境和探索可能,引发幼儿多元化的自主学习与探究。

材料投放:开放、多元

开放式材料能支持和激发幼儿的创造性、决策能力和原创思维。

在材料投放的过程中,我们改变以往材料投放单一、无法有效支持幼儿深度学习的弊端,根据幼儿的兴趣和探索主题动态地投放各种生活化、多元化的开放性材料,持续地支持幼儿基于各自兴趣与需求,按照自己的活动方式、发展节奏,自主地选择、规划活动内容,创造性地展开各种沉浸式探究活动。具体来说,可分为三种方式:

一、同种材料,多种规格

在每种材料投放时有意识地搜集、设计、投放多种规格,如:大大小小的轮胎,长短、宽窄及材质各不相同的梯子等,尽可能地丰富每种材料的不同样态,使其更加适合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活动需求。

 

二、基础材料加多种辅材

结合基础材料的结构、特点,有针对性地投放各种辅助材料,创生更多的玩法可能,持续引发、支持幼儿的深度探究与学习。如:纸筒是我们自主挖掘的本土材料,为了实现更好地连接与组合,参照积木的尺寸比例,我们研究投放了不同规格的木板以及轮胎、线圈、车船模型等各种辅助材料,支持幼儿创造性游戏。

三、多种材料,自由组合

提供各种开放性材料,支持幼儿创造性地“混玩”,在不同材料的创意组合、肆意玩耍中迸发灵感、激发潜能、启迪创造。

其他资源:适宜、支持

当今,幼儿园的课程改革从“教师主导的教”转向重视“幼儿自主的学”。因此,环境中多样化的资源置入显得尤为重要。

在研究工具、材料适宜性投放的同时,我们要关注和研究如何在户外游戏化环境中置入多样化的支持性资源。尝试基于幼儿活动需求,将相关的绘本、工具书、图片、视频、书写记录材料等,适时地投放到不同的环境之中,更好地支持幼儿游戏中的深度学习与探究。

▲ 举例:户外美工区创意材料及收纳套装展示

另外,在不同的活动场地依据周边资源特点和幼儿活动需要,我们可以有针对性地设置防雨、防晒、可移动,方便幼儿自主取放、整理的各种存贮架、柜、木屋以及各种运输工具等,建立多元化、开放式资源中心,方便幼儿自主整理。

在开放多元式游戏场的建设中,我们应秉持幼儿为本、融合共生、开放适宜、动态调整的创设原则,注重环境建设的自然性、开放性、多元性和支持性,力求让环境最大化地蕴含各类课程资源,更好地呼唤、引发、支持幼儿的多样化学习与探究,催生其内在生长力量,促进每个幼儿完整而富有个性地成长。

(本文内容来源:《中国教育报》,有删减。)

  • 全部评论

您还可以输入200字

加载中...